藜麥(台灣高山紅藜是台灣原生種,最適合台灣人體質)中富含等礦物質,平均超過普通食物3倍以上。這些元素參與300多種的活動,保障人體的正常運行。其中一種酶參與體內葡萄糖的利用及胰島β細胞的功能和分泌,研究證實,規律性地食用藜麥會減少二型糖尿病的發生。對於已經患有二型糖尿病的人來說,藜麥依然是最佳選擇,藜麥含優質的高纖維碳水化合物,高纖維碳水化合物消化緩慢,可以保障餐後血糖水平不會升高太多,減少糖尿病並發症的機率。藜麥易消化,卻消化的緩慢,相當於營養物質在體內緩慢釋放,對消化系統、循環系統負擔很小,是對身體非常友好的食物,它的升糖指數僅僅35,遠低於低升糖食物標準(數值是55),是大米的1/2,幾乎所有穀物裡最低的。
藜麥是零膽固醇食物,富含植源性多不飽和脂肪酸,其中歐米伽3含量很高(包括α-亞麻酸,DHA,EPA),它是人體必須從食物中獲取的唯一的必需脂肪酸,近些年才被科學家們深刻了解到對人體的重要性,成為最新生命科技研究對象。歐米伽3與人類健康和智慧關係密切,不僅能促進神經和腦細胞發育,還顯著降低血液膽固醇、三酸甘油脂、血液黏稠度,增加胰島組織β細胞活性,廣泛用於抑制高血壓、高血脂、糖尿病、心髒病、老年癡呆抑鬱症慢性病等,對抑制癌症和增強免疫也效果顯著。
藜麥中豐富的類黃酮物質異黃酮和維生素E組合有助於血液循環軟化血管,可明顯促進糖、脂代謝和胰島素分泌,很多研究表明對糖尿病的治療作用明顯。
藜麥鉀元素含量很高,鈉的含量卻只有小麥的1/8,符合低鈉高鉀健康飲食標準。鉀是維持生命不可或缺的必需物質,它和鈉共同作用,調節體內水份的平衡並使心跳規律化。膳食中攝入足夠的鉀,可以有效緩解血管壓力,治療和預防高血壓、保護血管。另外,鉀對神經活動的傳導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;血液中缺鉀會使血糖偏高,易導致高血糖症;缺鉀對心臟造成的傷害最嚴重,缺乏鉀可能是人類因心臟疾病致死的最主要原因。
每日堅持以藜麥作為早餐不僅可以保持良好的血糖和血壓,還可減少心血管病和心臟病的發生。
圖為紅藜沙拉
紅藜沙拉  
 
arrow
arrow

    再成養生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